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,就在众多企业准备过冬的时候,电子商务却呈现出一派红火景象:2008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3万亿元,同比增幅超过四成。去年第三季度,阿里巴巴 全球平台上买家增加了120万,这是以往一年增加的数量。
“金融危机正在给我国电子商务业提供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。” 商务部信息化司副司长聂林海说。
■发展路径
电子商务“年轻有为”
10年前,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到美国硅谷寻求风险投资,想募几百万美金却困难重重。只因当时风险投资商不看好中国互联网的前景,更不用说电子商务。
而10年后,电子商务在中国商业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,从阿里巴巴到当当、卓越等的持续发力,再到淘宝、拍拍等的庞大用户资源,每年的交易额一路看涨,在各自所处的b2b、b2c、c2c等细分市场,各领风骚。
“今天淘宝网有1.2亿用户,支付宝有1.79亿用户。这10年我们证明了电子商务在中国大有市场。”马云说。
回首发展之路,从内容平台、通讯平台到交易平台,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。
据介绍,美国电子商务更多是“商务推动型”,而中国电子商务则是“技术拉动型”。在美国,企业的商务需求推动了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进步,并促成电子商务概念的形成。在中国,电子商务始于1997年,电子商务概念先于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,而“启蒙者”是ibm等it厂商,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不断拉动企业的商务需求,进而引导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。
“对于传统企业来说,今天加入电子商务已经不是一个是与否的选择,而是一个必然。”国际权威调查机构idc分析师黄涌涛说。
■“过冬棉衣”
电子商务一枝独秀
国际金融危机面前,电子商务已成为全球中小企业的“过冬棉衣”。有关统计资料显示,在金融危机中,未运用电子商务的企业陷入困顿的比例达84.2%,而运用电子商务的企业陷入困顿的比例为16.8%,两者相差近5倍。运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远远好于运用传统模式的企业。
为什么?对于一个企业来说,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交易相比,没有时间、地域限制,不受渠道制约,渠道成本可降低47%,营销成本可降低55%,可带来16%总成本的降低。2008 年,阿里巴巴b2b平台上的中小企业中,25.04%的企业每投入1元钱,就可带来平均234 元的交易额回报。
“我们对电子商务有信心。” 阿里巴巴集团b2b公司ceo卫哲说:“金融危机之下买家更需要高效率的采购方法,将使电子商务成为主流的采购行为。” 卫哲认为,电子商务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。在经济恢复的三五年时间内,电子商务将从一个非主流的商务平台逐渐变成一个主流的商务平台。
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,马云极力主张借助电子商务使更多中小企业度过危机。他说:“阿里巴巴拥有150亿元的现金,‘过冬’一点问题都没有。我们的生存目的是帮助无数的中小企业。试想,如果冬天过去了,阿里巴巴的客户企业都失败了,阿里巴巴还能干什么?”
■新商业文明
促电子商务健康成长
电子商务正在形成一个生态系统,吸引诸如银行、物流、保险、it行业以及营销机构的积极参与,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。以物流业为例,单是淘宝网2008年就给中国物流业带来每天超过百万元的订单。
然而,不少中小企业与消费者仍对电子商务心存忌惮。比如网上交易的安全问题,电子合同的法律问题,网络信用问题等等成了电子商务发展的“绊脚石”。
所有电子商务服务商都在为搬除这些“绊脚石”而努力着。卫哲满怀信心地说,电子商务将带来新的商业文明。互联网高度透明化使新商业文明中的诚信变得越来越重要。我们要让诚信变得有价。淘宝、阿里巴巴平台上诚信指数高的生意一定好,并且还可以拿到无抵押贷款,而互联网的高度透明使不诚信的企业得到全球性的封杀,使不诚信的代价变得非常高。
相比国外的电子商务,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。电子商务潜力巨大,瓶颈还有待突破。目前,对商家进行认证及评级、国家及地方日益完善的电子商务立法、交易金第三方保管及交易纠纷的协调仲裁等,这些措施都在促进着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。(记者 张意轩)